一、質量目標
本工程質量目標:符合設計和國家現行規范要求,滿足招標文件要求的質量標準,全面履行施工合同中的各項承諾,確保工程質量達到優良標準,觀感質量評價為“好”爭創“用戶滿意工程”。
二、保證措施
為確保質量目標的實現,必須以《工程技術規程》為操作依據,強化操作規范化,杜絕違點作業現象,各工序嚴格按《工程檢驗評定標準》<工程質量等級評定規定》檢查評定,確保質量優良,針對本工程特點,作以下強調:
1.施工測量質量保證措施
對所有施工用的測量儀器按計量要求定期到指定單位進行校定,施工過程中,如發現儀器誤差過大,必須即時送修,并重新校定,精度滿足要求之后,方可使用。
對設計單位交付的測量資料進行檢查、核對,如發現問題要補測加固、移設或重新測校,并通知設計單位及現場監理。
施工基線、水準點、測量控制點,應定期半月校核一次。各工序開工前,應校核所有的測量控制點。
2.質量保證制度
管理目標是確保優良。
貫徹實施現行質量體系認證,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由項目經理牽頭,建立以項目技術負責人、質檢員、材料員等組成質量管理領導小組,管理施工質量,形成檢查監督機構,完善全面質量管理,實行質量一票否決制。
3.質量控制原則
工程質量控制應遵循“質量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堅持對工程質量進行事前控制,將工程質量隱患消滅在萌芽階段。
質量評定堅持規范標準,嚴格檢查,完善手段,-切用數據說話,嚴禁憑空想象辦事。
4.質量控制過程①質量要素的控制
認真學習:參與施工的工作人員,必須加強技能培訓和質量理論教育,使大家認識到“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的緊迫感,并以此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完善質量管理制度,組織學習該工程的施工圖紙應遵循的技術標準,明確工程的要點、難點。著重抓好關鍵部位的施工。
材料:選定質量好、信譽好的材料供貨商,建立材料的送檢制度,材料質量必須達到設計和規范要求,在得到監理、質監及甲方有關人員認可后,才能使用。
機械設備:經常檢測保養,確保以良好的工作狀態投入生產。
施工方法、檢驗方法:尊重科學,聯系實際,充分論證,保證采用最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檢驗方法。
環境的影響:環境因素是不可忽視的,如居民生活等都應充分考慮,如發生糾紛,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和解,仍以預防為主。
、诂F場質保制度
施工前技術交底制度。即交圖紙、交待施工方法和操作規程及驗收標準、安全知識以及其它注意事項。
施工工序自檢制度,嚴格按圖紙規定的技術要求組織施工,做好隱蔽工程施工驗收記錄,每道工序完工后,要及時自檢,報監理或相關單位復測,達不到合格要求的部位等,堅決返工直至合格。
建立好交接班制度,交接班雙方在交接記錄上簽字,接方班組對達不到合格的上道工序不予接收,并要求交方班組返工并達到合格標準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提請施工質監部門檢查的制度,各工序自檢合格后,及時提請質監、業主等有關人員進行督促檢查驗收。經過層層把關,確保工程達到合格。
加強質量意識教育,日常工作中定期對工程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進行質量意識教育和工作技能培訓,建立良好的質量意識和較高的業務水平,有效地保證工程質量。
|